離開了文武廟之後,前往第二站,玄光寺。
顧名思義,玄光寺供奉的是唐朝的玄奘大師。
中日戰爭期間,日本人在南京取走了玄奘法師的頭骨,
真到民國四十一年才迎接部份靈骨回來,後遷至玄奘寺。
相較於文武廟,玄光寺真的是非常樸實,
在這裡,幾乎看不到什麼精緻的雕飾,但氛圍卻更加靜謐。
玄光寺就正對著日月潭,輕易將好風光盡收眼底。
玄光寺周圍的步道可近距離欣賞日月潭之美,
沿途都有樹蔭遮陽,即使是大熱天也不會太炎熱,
只可惜這步道太短了些。
第三站,慈恩塔。
慈恩塔是蔣公建來紀念他母親的地方。
前往慈恩塔的路上,會先走一條長約七百公尺的步道,
此步道十分美麗,宛如森林小徑,喜歡走路的人一定不要錯過。
慈恩塔高四十八公尺,塔頂正好是海拔一千公尺,是這附近的至高點,
站在這裡可同時將日潭及月潭一覽無遺。
塔頂有口大鐘,據說只要敲擊便可祈福,
來這裡的人都一定會敲個幾下,塔外因此不時傳出鐘聲。
慈恩塔周圍的地面全舖滿了細碎的白石子,
遠遠望去,頗有日本枯山水的景象。
我坐在樹蔭下的長椅,看著腳邊的白細石子,
突然間,我好想吃御飯團哦.....
(這是哪門子的邏輯啊...囧)
本以為這裡沒什麼人,但仔細一看便嚇了一跳,
人其實不少,但都躺在地上,
不知他們這麼做,是為了吸收日月精華、還是向蔣公的母親致敬呢?
看到他們這麼做,我也有樣學樣的躺在白砂上。
今天氣溫雖然頗高,但樹蔭下的位置卻仍十分清涼,
或許躺在這可以治百病也不一定。
(寫別人是橫屍遍野,寫自己則是睡翻了,對自己還真是筆下留情啊...)
本來這裡還有一棟展覽室,陳列慈恩塔的相關文物,
但現在已經關閉了。
最後一站,玄奘寺。
玄奘寺為仿唐式建築,旁邊的鼓樓則帶有日式禪意。
目前玄奘寺正在籌募經費,要在後面建立一棟新的紀念館,
由於需要相當大的費用,裡面的老尼十分積極的遊說遊客添香油錢點燈,
起先我覺得這麼做太世俗了點,破壞了寺中的寧靜,
但隨即轉念一想,想法便完全不同;
那位師父會那麼做,是因為她心中有欲實現的願望,
而籌款本來就是俗世的事,若不用比較入世的方法,
錢怎麼可能會來呢?
這讓我想到台東天主教聖母醫院的修女,
她因對地方貢獻卓越,多次獲獎備受肯定,
有次陳總統頒獎給她,她當面回應:
「我不要獎,我要錢,錢才能使醫院運作!」
好個入世的修女啊!
希望玄奘寺的師父也能順利實現願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