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的計劃是要在玉里好好待上兩天,慢慢的享受兩天假期。
但在找資料的時候,無意中發現,東海岸有許多教堂,而玉里就在台東旁邊。
心裡只掙扎了一下,在取得同行友人的同意後,便立刻決定,
把第一天的時間,留給這些默默駐守在東海岸、且造型各異的教堂。
◎樟原長老教會
第一天的計劃是從玉里出發騎玉長公路,沿著東海岸往下走,到三仙台走走及吃有名的東河包子。
若依照路途看,樟原是在反方向,並不順路,
為了節省時間,這個樟原長老教會原本是講好不去的。
但當我騎到玉長公路的盡頭,看見東海岸的時候,實在是忍不住,心裡有種非去不可的念頭。
於是,心念一轉,馬上改變計劃,往樟原長老教會前去。
在前往樟原的路上,都沒有什麼人車,有的只是很一致的風景,及少少的幾間房子。
當我終於到達,親眼目睹這個之前只存在照片中的教堂時,
心中的第一個念頭便是”原來諾亞方舟就停在這啊!”
如果這世界上真的有淨土,那個地方或許就是東海岸。
也只有最純淨的地方,才能讓諾亞方舟停靠。
樟原長老教會就座落在這寂靜的巷子裡,
巷子內是略為傾斜的斜坡,站在這往外看便能看到海,
彷彿這教會不只是個建築,像是真的能乘風破浪一般。
如果有一天,這世界的一切真的結東,諾亞方舟真的啟程,
但願我所愛的人們,都能在上面。
◎卡片教堂
卡片教堂有個很溫暖的故事。
民國六十五年,原來的教堂因颱風損壞,當地人決定再造一座,
有人拿出一張明信片,明信片中是一個歐洲的歌德式教堂,
大家看了很喜歡,便提議照著做一個,於是教徒們便憑著一股傻勁依樣畫葫蘆;
只是礙於經費及技術不足,只能做出正面,
從側面看,還真的就像卡片一般,薄薄的一片,於是便有了”卡片教堂”這個封號。
我很喜歡看原住民部落的教堂,總覺得他們的教堂特別漂亮。
通常原住民居住的地方,大抵是交通不便的深山,
雖然人口不多,物質貧乏,
但部落的人們,卻把自己所僅有的、最好的一切,都給了教會。
而這已是他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。
◎宜灣天主堂
宜灣天主堂就在離卡片教堂不遠處的小山坡上,
簡潔的造型,看上去就像個皇冠。
這裡在六十年前,原只是間茅草屋。
史泰南神父以愚公移山的精神,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,將小山丘鏟平,才有了今日的風貌。
除了建造教堂,史神父還教導當地原住民耕種、成立儲蓄互助社,
並會說流利的阿美族語,常身穿傳統的原住民服飾,完全的融入部落生活。
他將一生的時間奉獻於此,即便是退休、老死,都不願離開。
史神父後來就長眠在教堂後方的墓園,鎮日可以望見他最愛的太平洋。
我來訪的這日,是很炎熱的下午,
無聲寂寥的午後,教堂門口閒閒坐著幾個老人,
在我說明來意後,便很隨興地答應讓我入內走走。
我一走進教堂便聞到花的清香,
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教堂都是如此,
但這裡是東海岸,沿途除了蜿蜒的道路,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家花店,
在這樣物質缺乏的環境下,要做到如此,並不容易。
◎ 三仙台
在看完計劃中要拜訪的教堂後,下一個目標便是三仙台。
在東海岸騎機車,是種很難忘的體驗,
由於一邊是山,一邊便是海,沿路幾乎無任何遮蔭處,再加上太陽大,更是十分曬人。
但教人難忘的,不僅僅是炎熱酷暑的日頭,
還有最透心涼的當地特色冰品!
我騎車經過一處農會商場,不由分說,立刻停車進入找冰吃!
通常這種農會自己開設的,最能找到當地限定口味!
果然! 最先映入眼簾的,是當地產出的晚崙西亞柳橙冰!
好吃!

接著這個南瓜口味的,更是不得了!
不僅是冰本身好吃,還保有南瓜子的香氣更是一絕!
而且這一隻才十五元,真的是有夠便宜~
吃完冰後到了三仙台,又看到有在賣冰的,
顧不得才剛吃了冰,又要買特色冰品吃!
到了台東,怎能不吃釋迦冰淇淋呢?
洛神花冰淇淋也是平常沒嚐過的好味道!
總是滿足了口腹之慾後才肯上路,外頭可是曬死人不償命的豔陽天啊!
傳說中這裡曾有三位仙人來訪過,分別是八仙中的呂洞賓、李鐵拐及何仙姑,
但我個人覺得,或許不只三位仙人來過。
今天我沿途看了多少美景,吃了多少美味冰品,
內心感受只能以「快樂似神仙」來形容,
或許,每一位遠道而來親近東海岸的遊人們,都有相同感受吧。
雖然天氣炎熱,但我還是奮勇走上八拱跨海步橋,想去海中的離島瞧瞧。
橋雖只長三百二十公尺,但因其特殊八拱造型,走來更是相當費力!
但也好在有這拱橋,我才能更親近這美麗的珊瑚礁景觀。
聽說在從前還沒有這座拱橋時,人們都是趁退潮時涉水前往的。
有人看了照片還以為是到了國外哪個海攤拍的,
台灣的美景真的不輸給國外!
我在走拱橋時,因為太熱,便脫去了上衣,
再加上我是個動不動就會出汗的人,才沒走多久,汗就像是用噴的一樣,全身都是,
等我走完拱橋,回到遊客中心後,是熱到直接開水龍頭淋水解熱啦~
回想起來,當天真的是熱的要命,在大太陽下來回走完拱橋也真的很耗體力,
難怪,大多數的旅客,都沒走那麼遠,
只有少數幾個愛景成癡的傻子才會像我一樣拿命去拚。